水泥的性质包括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和水泥胶砂强度等方面。
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对水泥的性质有很大影响。水泥颗粒粒径一般在7~200μm范围内,颗粒愈细,水化较快而且较完全,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较高。在国家标准中规定水泥的细度可用筛析法和比表面积法检验。细度检验采用筛孔直径为80μm的试验筛。
凝结时间分为初凝和终凝。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和起至标准稠度净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为水泥加水拌和起至标准稠度净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的凝结时间是以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在规定温度及湿度环境下用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测定仪测定。硅酸盐水泥标准规定,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5h。
体积安定性不良是指在水泥已经硬化后,产生不均匀体积变化的现象。体积安定性不良,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过多。或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镁过多或掺入的石膏过多造成的。国家标准规定,用沸煮法检验水泥的安定性。沸煮法起加速氧化钙熟化的作用,所以只能检查游离氧化钙所引起的水泥安定性不良。而游离氧化镁在蒸压下才加速熟化,石膏的危害则需长期在常温水中才能发现,两者均不便于快速检验。所以,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镁含量不得超过5.0%,水泥中的三氧化硫含量不超过3.5%,以控制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水泥的强度是水泥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的规定,水泥和标准砂按照1:3混合,用0.5的水灰比,按规定的方法制成试件,在标准温度(20±1℃)的水中养护,测定3d和28d的强度。根据测定结果,将硅酸盐水泥分为42.5、42.5R、52.5、52.5R、62.5和 62.5R等六个强度等级。